1.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内在动力。学生的生理和必理还不够成熟和稳定,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感性多于理性。因此在课件设计的选材上,特别要注意新、奇、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具有主动性,形成直接的学习动力。在接受知识过程中,全面调动学生眼、耳、手、口、脑等器官,创设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培养素质统一起来,使自主学习更有趣。
2.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原则
直观教学是非常方便、有效、实用的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具体、帮助理解、吸引注意、加深记忆、活跃气氛等一系列优越性。教师设计的课件应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所组成的三级空间,从而进行直观教学。
3.主体性原则
在课件的运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件的辅助作用不会改变。不能以课件的简单呈现来代替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启发和诱导。
4.训练手法多样性原则
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的分析理解能力。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综合运用多种器官,包括眼、耳、口、手,配合大脑的积极思维活动,多渠道刺激大脑皮层,有助于建立在脑皮层各个分区的密切联系,从而可以大大强化记忆,发展各种理解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调节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5.思想教育的延伸性原则
思想教育于语言教育中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跨世纪人才是现代化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既是授业者,又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品格,陶冶其高尚情操之重任。因此,在课件的设计上教师头脑中时刻要有一种意识:即抽出教材中有思想教育性的现实课题材加以延伸。
6.教学内容的巩固性原则
整个教材理解过程完成以后,应该立即进行有针对性性的巩固训练。课件的设计应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练习机会,保持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的浓厚兴趣,使用他们刚刚接触新知识后立即置身于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情景之中,从而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巩固新知识、掌握并运用它。
评论